道德經註解(修道篇)PART1 

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
古代在寫文章,第一段通常就是開宗明義,所以第一段其實是最重要的,因此它在第一段就講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,第一個道就是道德經的道,「非常道」中的「道」講的是天道,所以道德經這本書是在講述天道,而不是一般的人間道,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,道德經中所用到的「名」這個字,只是借用這個字而已,不是一般我們在講的名字的名。

無名天地之始,有名萬物之母
它借用名這個字的目的在後面的這兩句話,其實道德經整個最重要在講的就是無名跟有名,它說有一個叫做「無名」的東西,創立了天地,有一個叫做「有名」的東西生出了萬物,表示無名跟有名這兩個東西,應該是個很大很強的能量,「無名」這東西既然能夠創立天地,表示如果你能夠得到「無名」這東西的話,你就能夠與天地同壽,你就能永生不死,「有名」是萬物之母,如果你能夠得到「有名」,你就能夠生生不息,你就能長生不老,所以「無名」跟「有名」這兩個能量如果你能獲得,那麼你就修道成功了。

故常無欲以觀其玅,常有欲以觀其徼
那要怎樣得到呢?後面的兩句就是告訴你修道的法門,講的就是你要去了解「有名」跟「無名」的話,你就要進入無意念的狀態,所有的修道者不論是哪個宗派,最後都是為了要修持這個境界,當然身為人要進入完全無意念的狀態,就得要先做到定、靜、慧,也要去除貪、嗔、痴,才能夠進入無意念的狀態,當你進入了無意念的狀態,你就要去「觀」,觀這個字在此可以解釋為領悟、體會,這樣你才能了解到「無名」跟「有名」的奧妙,「無名」跟「有名」這兩股能量就能進入你的身體中,當你了解了「無名」跟「有名」的奧妙之後,你就要「常有欲」,用你的意念將這兩股力量對你的身體徹底改造,徹底改造之後你就能夠修成正果,就能夠飛天遁地了。

此兩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,玄之又玄,眾玅之門
「此兩者」,指的就是「無名」跟「有名」這兩個能量,「同出而異名」是同樣由天道而來,就是道德經的道,只是兩股不同的能量,所以名字不同,「同謂之玄」就是這兩股能量,它是最玄妙的東西,「玄之又玄」玄妙到什麼程度?玄妙到非常玄妙的地步,意思就是無法用言語去形容出來,雖然無法形容,但是它是「眾玅之門」,也就是萬法之門,一切修道的最高法門,也可以說是不二法門。因此道德經在前面幾句已經把整個修道的法門都解說完了,後面的部分都是在教你如何去做到這些,而且道德經的修道法門很單純,它只是希望你可以練到無意識的狀態,那時候很自然的你就能夠體會到在天地宇宙間的這兩股「無名」及「有名」的能量,其實這「無名」在道家來講就是無極之炁,「有名」也就是太極之炁,而這兩股能量從何而來?就是由天道而來的,所以你當然就得要先去了解,什麼叫做「天道」?「天道」在講的是什麼?你如果要上窺「天道」,就得先要做到什麼程度?這部分後面都有解釋。這兩股能量就是最奧妙的東西,是一切修道的法門。

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,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
這部分是要大家澄清一個概念,「天下皆知」叫做「人間道」,人間道認為它是美好的,如果牴觸、違背天道,那它就不是美好的,人間道認為它是善的,如果他牴觸、違背天道,那它就不是善的,所以修道者要以天道為基礎,你要知道天道的修持的話,第一個,它有六大法則,你要先了解。

故有無相生
它說有跟無是互相生成的,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注重「有」,而把「無」給忽略掉了,所以它後面有舉了很多簡單的例子來說明,就像杯子,如果沒有中間的空洞,那你就無法裝水,以人來說,如果你的元神不見了,你這個人就會沒有意識,昏迷不醒,但不代表你會死掉,只是會變成植物人罷了,所以「有無相生」是在告訴我們,「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」「利用」這個辭就是從這裡而來的,越好的「有」只是可以讓「無」更好用而已,但是如果「有」本身不好,那麼「無」的部分也就不太好用了,因此身為一個修道的人,如果你的身體不太健康,你的思想不夠純正,就會很難修道,也就是如果你的身體很虛弱,那麼很難修道,因為你的「有」太弱了,所以你的「無」很難可以修得起來,所以很多修道法門雖然很注重要修持慈悲心、平等心,去除貪、嗔、痴,希望你的「有」能夠好好的去「利」,卻沒有用到「無」,還是沒有用,這裡說的「無」指的是元神,而「有」則包含肉體及識神,而識神有的七情六慾也會嚴重影響肉身,因此去除貪、嗔、痴也是「有」的部分的修持,所以修道的第一個法則是「有」跟「無」要同時修持,身體健康也包含其內,因為如果身體太弱,是無法修成正果的。

難易相成
道德經的後面有一句話叫做「大器晚成」,就是告訴我們,你要修成「大器」,也就是你要修成正果,不是一天就可以達到,你要很晚才能修成功,甚至你的元神可能要修持好幾世才能修成功,所以修道要修成正果是很難的,但是太上道祖告訴我們其實沒有這麼的難,因為「難易」是互相形成的,怎樣互相形成呢?後面有解釋,像台灣有許多巨大的神木,其實他剛開始的時候也只是「生於毫末」,它剛開始的時候也只是由兩個葉子開始長成的,但是它一天長一點點,過個十年可能就有一個人那麼大了,三十年後可能就有兩三樓高了,三千年後當然就修成正果(長大成神木的等級),這就是告訴我們,其實修道只有一個原則,就是很認真,一步一腳印的天天修,所以它又舉了兩個例子,叫做「九層之臺,起於累土,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」,所以修道的第二個法則,很多人就是被這個法則打敗,常常都是初一十五才修,如果這樣其實很難修成正果,所以修道的竅門不難,只是要天天修而已,你就能夠修成正果,你就能夠「大器晚成」,這就叫做「難易相成」。

長短相形
「長」在後面有講「天長地久」,天為什麼能夠那麼長?地為什麼可以那麼久?「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」,也就是它沒有私心,也就是大公無私,如果你能夠做到大公無私,你就能夠「長」,如果你有了私心,那麼你就會「短」,所以修道者在道德經來說,修道是出世,但是你的行為是入世,因為我們每天都會跟人接觸,是一種入世的行為,如果你的行為私心很重,那就很難修成正果,所以修道者要大公無私,這樣你才能吸納天地之炁。

高下相傾
「高」指的就是高高在上,高的東西再怎麼高,最後都會倒下來,倒在最低的地方,叫做「高下相傾」,「高」指的就是太過爭名,其實一個修道者,在修道飛天遁地以前,就會先練成神通,很多人在神通以後,就忘了自己是誰了,以為他已經比神明還偉大了,這樣他就糟糕了,因為他從此就會倒下來,他就無法再精進了,所以一位修道者最重要的,就是要有謙虛之心,要能不自滿,要能覺知自己越修越渺小,所以修道的這六大法則,只要你違背了其中一個法則,你就無法修成正果,其實這裡面在講的最重要的就是你要修到無意念的境界,如果你今天念念不忘名聲,念念不忘私心,你想你能修行嗎?

音聲相和
「音」指的是發音,「聲」指的是迴聲,就像我們去山上的時候,當你對著山谷大喊”王八蛋”,那麼回應給你的就會是”王八蛋”,如果你喊”我愛你”,那麼回應給你的就會是”我愛你”,這是告訴我們,你發出了怎樣的音,就會得到怎樣的回聲,所以「音聲」是「相和」的,也就是說你的行為舉止,如果你很臭屁,那麼人家就會比你更臭屁,如果你很謙虛,別人回應給你的就會更謙虛,你如果對人怒目相視,搞不好還會被痛打一頓,所以它告訴修道者「音聲相和」的概念,就是後面也有說的「若畏四鄰,如履薄冰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
前後相隨
修道不可以自以為是,就像今日我在解說的時候,各位認為我是你們的前賢,你們是我的後輩,但是也許有一天你領悟道德經的時候,你會發現我這裡講解的某一段不太理想,請你們一定要告訴我,那時候你就變成我的前賢,我就是你的後輩,叫做「前後相隨」,所以道德經沒有所謂的名師,有了”名師”這個說法,就違背了「高下相傾」,違背了「前後相隨」,這就是修道的六大法則。

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
聖人指的就是修道有成,修成正果的人,所以他們在處理事情是「處無為之事」,他不會刻意去做一些有為的行為,叫做「無為之事」,因為聖人已經修成正果了,所以他的一言一行都會自然符合天道,人家都會當作一種標竿,所以他是「行不言之教」,就是要以身作則。

萬物作焉而不辭
因為道德經是入世的行為法門,所以對於萬物反而要有所作為,像我們現在都是在摧殘萬物,像是工業污染、環境污染,這樣就違背了天道,所以現代人很難修成正果,可能也是這個原因,你如果違背「萬物作焉而不辭」這個原則的話,有一天地球就會反撲,是同樣的道理,所以所有的萬物既然已經生長在這裡了,你就要去幫助它,對它有所作為,不能夠推卸責任。

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
但是你也要能夠「生而不有」,你把它生出來之後,不可以把它據為己有,「為而不恃」你對它有作為了,不可以仗勢,像身為父母對小孩也一樣,你生了他不可以據為己有,因為他是自己另外一個生命,他要走自己的路,「為而不恃」就是你教育了他,或是讓他得到教育,不可以因為這樣就仗勢要小孩子都聽自己的,這樣就違反了道德經。

功成而弗居,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
最後也是最難做到的叫做「功成而弗居」,道德經裡面講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功成身退,就是說當有一天你已經成功了,不管你是做哪件事情,你要懂得退,「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」因為你做成功了而且還不居功,其實大家都心裡有數,反而會對你念念不忘,而這個功德也是永遠存在的。
所以其實修天道就是在講這件事情。第一個就是你要修天道,人間道如果違背天道,你要依天道而行,不能照人間道,第二個就是這六大法則如果你違背其中一個,大概就無法修成正果,修成正果以後,要曉得你要「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」,而且要能夠「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」要做到這樣的程度,你才真正的叫做聖人,聖人指的不是至聖先師,因為那時後孔子還是他的後輩。

不尚賢,使民不爭
接下來再講的是人間道跟天道衝突的地方,以前的「賢」這個字,在現代來講叫做「名」,所以這句話應該講不崇尚虛名,這樣大家就不會爭名,不爭名就不會產生怨尤、衝突,但是現在的時代教我們,你沒有名氣的話,你就沒有權力,就沒有MONEY,就沒有天下,那叫人間道,天道剛好相反,這是衝突的地方,所以人處在人間道,但是又要修天道,如何去調解,就看個人的看法了!所以這句話告訴我們,如果你要修天道,就不能夠去爭名,不能夠崇尚名聲,這樣跟著你修道的這群人,就不會去爭。

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盜
難得之貨指的就是珍珠、瑪瑙、黃金、鑽石這些很難能夠得到的東西,不是民生必需品,道德經講的是,民生必需品一定要充分供應,但是要修道就不要去追求難得之貨,這樣大家就不會去偷盜。 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
你只要不要有很大的慾望,這樣你的心就不會亂,這三個剛好是跟人間道相反,所以它必須提出來,但是它只是針對天道與人間道的衝突說明,並沒有說哪個是對哪個是錯。

是以聖人之治,虛其心,實其腹,弱其志,強其骨
所以當你修成正果以後,當你要治理國家也好,人民也好,你的信徒也好,你要讓他的心非常謙虛,他就不會去爭名奪利,要讓他的肚子真的有東西,讓他學問非常好,道德經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,而且學識非常好,這樣你才能修成正果,弱其志就是要讓你不會去爭強鬥勝,「志」指的不是志向,而是不要去爭強鬥勝,強其骨指的是你的身體如果不好,就沒辦法「有無相生」,也就無法修道,「常使民無知無欲」指的是要讓百姓不去爭名,「無知」指的不是讓他們沒有學問,「無欲」相應前面說的「不見可欲」,這樣人民就不會想要出鋒頭。

使夫知者不敢為也,為無為,則無不治
那麼那些想要爭強出鋒頭的人就會沒有作為了,這樣才叫做無為,你要先做到「虛其心,實其腹,弱其志,強其骨」,做到無知無欲,使知者不敢為也,以後就無為了,什麼都不用作了,因為大家都各自過各的,也都會過得很好,那麼就可以治理得很好了。

道沖而用之,或不盈
天道是非常光明,非常明亮,而且永遠存在的,「沖」指的是光明,天道是你去用它,永遠也用不完,「不盈」指的是永遠用不完,這裡只是在回應前面說的「無名」跟「有名」都是由天道而來的,「無名」跟「有名」這兩個東西,你是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的,所以同樣道理,天道是非常光明而且明亮的東西,你用它的時候會發覺它是永遠用不完的。

淵兮似萬物之宗,挫其銳,解其紛,和其光,同其塵,湛兮似若存
天道深不見底,是一切萬物的宗主,天道可以做到什麼事呢?天下最利最銳的東西,它都可以把它磨平,再紛亂的東西,用天道來解決,都可以讓它條條有理,天道不是高高在上,最光明正大的,天道與它同在,反過來講,最低下的,天道也與它同在,所以天道是無所不在的,天道精湛的程度,你會感覺到它的存在,只要你有去修道,你就能夠感覺到它的存在。

吾不知誰之子,象帝之先
這是反問法,太上道祖說他不知道天道是誰的兒子,象帝指的是五象大帝,以當時來說,自有天地以來就有東西南北中這五象的大帝,但是天道在象帝存在以前就已經存在了,就是告訴我們天道是最先存在的,先有天道才有其他。

筆者:陳甄



<<上一篇 主頁 下一篇>>

關鍵字查詢
 
最新文章
道德經註解(修道篇)PART2
道德經註解(修道篇)PART1
經典與註解 項目
 
文章分類
緣起(2)
天命概論(26)
干擾項目與化解(25)
三曹普渡程序(16)
化災化劫與神通(3)
助化、住持及安座(5)
經典與註解(3)
疏文及範本及其他應用文件(1)
咒語(1)
修道(2)
公告(3)